“我国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不能有效落实。”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说。《行动计划》提出“推动企业严格落实质量首负责任制”的本质,就是尊重市场在质量治理中的决定性作用。围绕企业落实质量首负责任,《行动计划》还引入一系列市场化机制,包括“落实企业产品质量担保责任,探索实施质量问题先行赔偿、质量责任保险”等制度。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加强村镇无障碍环境建设公允的观察者大概都会承认,每年两会后的总理记者会,要出新意实在是太难了。 尤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金句在前,“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吸引了最广泛的关注。记者会在后,还有什么空间? 记者会的开始和结束,正应了那句“虎头豹尾”。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上来就“坏坏”地问,现在中国人都到海外去买房子,纽约、悉尼、伦敦等地房价随之被明显抬高,“中国政府会担心由此引发海外市场的强烈反应吗?”李大大在回答中幽了他一默:“我看你的面孔是一个西方人,你的中文说得这么流利,不知道有没有在中国买房?当然,我们是欢迎的!” 总理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后,现场半数以上的记者纷纷起身,一些记者高声抛出自己的问题。人群中“缅甸”的声音显然引起了李大大的注意。在征得主持人傅莹的同意后,他让一位女记者提出了完整的问题:“您如何回应中缅边境最近发生的问题?” 现场略显混杂,也充满活力,就像电影结束后给观众带来惊喜的“彩蛋”。总理始终面带笑意。但这一问题提出后,他随即正色回答:“你问了一件让我感到痛心的事情。在中缅边界我方一侧,一些我国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了损失,我首先要向遇难者家属表示哀悼和深切的慰问。同时,我国政府、外交部、军方都向缅方提出了严正交涉。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维护中缅边境的安全稳定,坚决保护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但李大大的这一回答结束后,记者中爆发出了掌声。回到第二个问题。还没提呢,记者一报家门,就“亮”了——居然是《新京报》!这么多年总理记者会梳理下来,第一次有提问机会“花落”一家国内都市报。但凡稍微了解中国时政报道格局的人,都会知道,这绝对堪称两会一股新风。 随后还有《第一财经日报》发问,又是一家市场化媒体。传统的体制内媒体加外媒,搭配都市报和财经日报,记者会的面貌越来越丰满了。 今天记者会上一个很“亮”的花絮来自两位外国记者之间的“恩怨”。本来西班牙埃菲社记者获得提问机会,但工作人员送去话筒时,坐在一旁的一名奥地利记者一把抢过话筒,“当仁不让”地向总理提出乌克兰和克里米亚问题。 问得尖锐,但李大大的临场回答,沉稳巧妙兼备:“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一直保持着客观、公正的立场,我们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前不久,我在欧洲和乌克兰总统会面,我跟他说了这段话。他问能不能向外公布?我说没问题,你把我的原话登到报纸上。” 总理回答经济、外交问题,天经地义。但今年李大大对文化问题也娓娓道来。有记者问,“全民阅读”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您为何如此看重这件事? 总理答道:“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 如果说答经济是见智慧,那么,答阅读,则可见情怀。即便是经济问题,也有不常规的问法。今年就出了个“潮”问题:“您个人从网上买过东西吗?如果买过,最近买的是什么?” 李大大也给出了“潮”回答:“在场的各位可能都有网购的经历,我也不例外,我网购过,最近还买过几本书。书名我就不便说了,避免有做广告之嫌。但是我很愿意为网购、快递带动的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做广告。……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而在水寒刺骨的坠机现场基隆河,还有搜救队员在“不抛弃,不放弃”,期待出现生命的奇迹,至少可以让家属得以能够做“最后的告别”。 央行有关负责人介绍,“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以县(市、区)行政区域为单位。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主要在农村改革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较好的地区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原则上选择国土资源部牵头确定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开展。试点地区需要满足确权登记颁证率高,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全,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较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势头良好,农村信用环境较好,配套政策较为健全等条件。 |